目前,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仍以植物性食物为主,动物性食物为辅。但是,我国幅员辽阔,不同地区、不同民族、城乡之间的膳食构成差异很大,富裕地区和贫困地区差异也很大。而且,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,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已经向“富裕型”膳食结构转变。中国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,城乡居民能量和蛋白质摄入基本得到满足,肉、禽、蛋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,优质蛋白质比例提高。
问题: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,居民营养健康问题仍需高度关注。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中,畜肉类和油脂消费过高,谷类食物消费偏低;脂肪摄入量大。牛奶和豆制品摄入量低仍然是中国普遍存在的问题。铁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仍是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。我国城乡钙摄入量仅为389毫克/标准人·日,不足适宜摄入量的一半。
6、关于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 现状我国冷链物流始于上世纪60年代,主要针对肉类、禽类、水产品。当时为了保证市场供应,调节淡季,国内主要产区和大城市都建有大型冷库,由铁路冷藏卡车和江河水运冷藏船连接。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,20世纪90年代中期,连锁超市在上海、北京、广州等大城市出现。为了销售市场所需的各种冷冻冷藏食品,超市使用了大量先进的冰柜。零售终端冷链的装备和完善,加速了冷链各环节设备和技术的开发、制造和建设。这时,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食品冷链开始在中国出现和发展。
发展时间的差距也决定了我国冷链物流刚刚起步,无论是冷藏率还是管理水平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。近年来,我国冷链基础设施快速增长,但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相比,冷库、冷藏车等资源人均拥有量仍较低,部分基础设施陈旧且分布不均,亟待升级。
7、中国食品问题的 现状不包括中国的粮食问题现状不包括库存的持续减少。目前中国的粮食问题现状包括:粮食需求日益增长,进口量上升,中国成为粮食进口国等粮食问题的原因有:(1)源头控制不足;(2)企业责任缺失;(3)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;(4)政府监管不足;(5)消费者缺乏监督食品安全的自我保护意识;(1)加强源头控制;(2)加强企业责任;(3)加强执法监督;(4)明确政府职能。
食品安全问题似乎越来越严重。总结起来有以下三个特点:一是问题食品越来越广泛。问题食品已经从传统的粮油、肉、禽、蛋、菜豆制品和水产品等主副食品扩大到水果、酒类、南北干货、乳制品、炒货等。,呈现出立体、全方位的趋势。二是问题食品的危害程度越来越深,已经从食品外部的健康危害走向了食品内部的安全危害。以前我们只关注食物中的细菌总数,现在深入食物的是农药、化肥、化学品的残留。
8、食品科学的 现状和趋势中国食品发展趋势进入新世纪以来,中国食品工业始终保持持续快速发展态势。2001年,它比前一年增长了10.5%,2002年增长了16.6%,2003年增长了19.8%。2004年,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,工业总产值按现价计算为16163.86亿元,同比增长25.2%。完成工业增加值5529.82亿元,同比增长14.30%,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0.09%。
2004年食品工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:食品生产和市场销售保持同步增长;食品安全受到全社会的关注;食品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升,实现利润总额915.9亿元,同比增长31.80%;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;食品工业企业成为固定资产投资的主体;去年,食品工业百强企业实现利润482.33亿元,占全国食品工业利润总额的52.66%,食品工业规模集中度进一步提高;食品出口形势严峻。